于无声处听惊雷——观《邓小平小道》有感

佚名影视资讯人气:123时间:2022-05-11

写历史伟人影片切入的角度是一部影片的定位基调。不同于《我的法兰西岁月》、《出山》、《邓小平》、《邓小平1928》、《百色起义》、《小平您好》、《邓小平在1976》等以往影片展现邓小平与老一辈革命家在历史重要时刻的历史伟绩,《邓小平小道》独树一帜,取材不同。看似凡常的讲述,却处处重击心灵,在无声无息静谧中,却听到振聋发聩的雷声。

《邓小平小道》从片名就让人有很多的猜想。小道是什么意思?邓小平的小道是什么呢?当影片娓娓道来,小道真切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那是一条山间蜿蜒的小路。这条小路一头连接着那处被监管的住所,一头连接着火热的工厂和温暖的民众。走在这条小道上的年近七旬的老人,是邓小平。这是一段1969年10月到1973年2月,邓小平在江西南昌城郊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三年零四个月的劳动生活的故事。一方面在感慨剧作者选取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切入口描写伟人,可谓视角出人意料;一方面也在担心,在这个“打不倒的小个子”传奇伟人的一生中,围绕这条小道到底能讲出什么样的故事?又能带给观众怎样的心灵震撼?

这部历时15年剧本创作的影片,汇聚了王兴东、卢奇、雷献禾组成的“王牌”创作队伍,在编剧、表演、导演上完成了一次对邓小平这一世纪伟人动人心扉的展示。那是一个人民深爱、深爱人民的老人;是一个舐犊情深、乐观不怕的老父亲;是一个赤胆忠心,把一切交给党的老党员;也是一个几近耄耋之年、渴望家人团圆的老兄;还是一个没有人身自由,被监管的在工厂工作的老钳工老邓。正是这样一位生活在人生谷底的老人,在命运按压之下仍不断被揉搓的老人,以他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意志、隐忍不屈的性格等待着为党为国为民继续工作的那一天。影片通过细腻克制的讲述、画龙点睛的台词、精湛内敛的表演、精雕细琢的拍摄将这一切完美呈现,完成了一部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当中低成本的佳片。

细腻克制的讲述

剧本展现的场景都十分日常,就如我们身边的老人,一日三餐、读书看报、每日步行、思念骨肉、种菜开荒……没有大风大浪、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惊天动地,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通过生活琐事点点串联,让人感到了邓小平被剥夺政治生活的那种孤寂与落寞,然而因为有着坚定的信念,有着对党无限的赤诚,使得这位曾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种政治生活被边缘化的落寞境遇中依旧那般的平和、那般的风轻云淡。镜头细腻克制,恰到好处。影片中的邓小平话不多,多谈的几句也是和儿子朴方的交流。那种强忍着巨大痛苦,激励儿子重燃生活希望的只言片语,句句打动人心。邓小平鼓励消沉瘫痪的儿子,忍耐不是认输,是信念,面对困难,一要不怕、二要乐观。邓小平肯定儿子虽然党籍丢了,但儿子坚持真理的人格没有丢。言语不多,但字字珠玑,震撼心灵。这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是什么力量让他怀有巨大的信心,在江西的这所与外界隔绝的居所里能坚韧面对遥遥无期的边缘化,等待为人民服务的那一天?人物坚韧隐忍的生活常态,内敛克制的情感表现,真切传达出那份力量来自信念。

为保护邓小平的安全,工厂的工友们为他清理出了这条山间小路,这条小路也是邓小平与群众心连心的小路,让他走进人民中间,走到群众中去,感同身受群众的疾苦。当他得知工厂的工人们买不起收音机,孩子们吃不上粽子,买辆自行车要攒五年工资,四大件更是想都别想……这些让他心绪难平,他是人民的儿子,他要为国家再工作几年,改变这些,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真理总是朴素的,伟人也是质朴的。

点击获取影片更多资讯

精湛内敛的表演

影片里对党赤诚,对人民的深爱,到群众中去这些革命信念,没有通过豪言壮语,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有的只是人物相濡以沫的陪伴,一盆盆兜头浇下的凉水,深夜坐在楼梯上疲惫的身躯,背对儿子享受痒痒挠极力控制无声留下的泪水,以及服用安眠药后自觉主动检查的张口,被放置一边工友们拿来的那张座椅,以及那步履匆匆而坚定一圈圈绕楼的孤行……每一次的刻画分寸都拿捏得极好,隐忍克制下的激烈情感深深震撼内心。

影片里那份父子情深,让卢奇演绎得极为感人。家里的搪瓷脸盆漏了不舍得扔继续补,因为那是儿子北大运动会的奖品;儿子来江西了,老父亲顾不得擦洗满手的泥,执意要自己推轮椅上的儿子;面对儿子的瘫痪,深感愧疚的邓小平日复一日,深夜每两小时起床一次给儿子翻身防止褥疮;炎炎夏日,擦汗打扇,一家人分工精心照顾儿子;65岁的老父亲,为让儿子不在消沉,找到生存的意义,向工友打听谁有需要免费修理的收音机,甚至不惜亲手破坏自家收音机给儿子提供修理的机会;被儿子识破后,又千方百计教儿子打桥牌……其实,影片中不仅仅是那份厚重的父爱,更有一家人相濡以沫的相守相望:艰苦恶劣环境下,一家人种菜养鸡,搭建茅厕,种地上肥……通过卢奇精湛的表演,《邓小平小道》洋溢的那份浓浓得化不开的亲情自始至终温暖着内心。

除了亲情,更为深沉的是与人民的那份感情,通过卢奇的精湛表演,暖人心扉。车间主任老陶心疼邓小平,给他搬来一张凳子,但监管邓小平的黄干事却不允许,氛围剑拔弩张,当所有视线都聚焦在邓小平身边的那个空凳子时,邓小平只是默默把凳子放到一边。这样的处理手法真是让人拍案叫绝,于无声处听惊雷也就是这个效果吧。除此之外,邓小平低血糖昏厥的那缸子红糖水,工人们给邓朴方搭建的那个特殊的床架,救济院里每天儿子翻身的小哑巴,守在小道上的缪姐只为带话给瘫痪的邓朴方:急火烤不成饼,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等,让人深深感受到人民的那份最纯朴的爱。

精雕细琢的拍摄

细节的展示,尤其是特写镜头让这部影片出类拔萃。影片中,邓小平听说娃娃吃不上个粽子,粽子包好了是给红军爷爷的,他难过的吃不下。家里的空气也骤然凝固,原本兴高采烈准备大快朵颐的毛毛,看到神情严肃的父亲,把手里的粽子悄悄放到桌上,一个手部特写,慢慢地离开粽子,慢慢移到桌边,直到移至桌下。正是在这种镜头语言准确把握中,让人心领神会人物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不可不赞。除此之外,儿子回家的那场戏,一家人齐心协力费力地推轮椅,镜头对准的并不是人物的面部特写如何艰难,而是用镜头定格在艰难爬行地轮椅的轮子,以及拼尽所有力气的父亲的手臂,还有咣当一声跌掉在地上的北京救济院的搪瓷缸子。毋庸多言,一家人虽举步维艰,但相濡以沫,共克时艰,跃然银幕。

影片镜头剪辑控制影片节奏也独树一帜。片中开荒种菜的那段戏,是影片的高亮之处,情绪色彩高昂欢喜。导演非常巧妙地通过建好后欢快流动的清水、破土而出的菜苗,稚嫩的小黄瓜、菜篮里采摘的新鲜茄子、豆角、辣椒,抢食吃的芦花鸡,餐桌上琳琅满目的食物,展现了一家人齐心协力、丰衣足食。这些特写镜头使得内敛克制的影片风格充满了灵动和喜悦,影片节奏也随之张弛有度。

影片的还原感特别强,这不仅在于卢奇炉火纯青的表演艺术,还在于导演雷献禾对场景的巧妙选择,道具服装精准到位。剧中有一场工厂纷发冰棍的戏,当徒弟小赵给车间主任老陶抢来几根冰棍,让他带给家里三个孩子。老陶一边和邓小平聊着买不起收音机,一边拿出饭盒,把冰棍放进去,盖上盖子,麻利地拿衣服结结实实地裹了里三层外三层,放进工具柜里。这个场景的安排不仅流露出工厂工人生活的窘顿,也把那个年代如何保存冰棍描写的极为到位。此外,那个年代的收音机、物资匮乏红糖买的时候论两过秤,而且还必须用上平日攒下来的糖票。这些细节看似微小,但足以窥一斑而见全豹。正是这些逼真的还原,让影片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邓小平小道》用四两拨千斤的剧作手法,出其不意的讲述视角,通过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表演,在出神入化的镜头把握中,刻画了一位具有崇高革命信念的无产阶级战士、一位舔犊情深的父亲、一位深爱人民的共产党员,创作出了一部镌刻人心的动情之作。

(作者为中影集团艺委会一级文学编辑)

本站所有资源信息均从互联网搜索而来,本站不对显示的内容承担责任,如您认为本站页面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上版权证明邮件告知,在收到邮件后48小时内删除
邮箱: ymyyapp#gmail.com(替换#为@)

©2024 3443.tv 影视工场

电影

电视剧

APP下载

综艺

动漫